稳中有变,考出能力
——2017年中山中考语文科点评
万众瞩目的中考语文试题出来了,每一个初中语文老师,特别是初三的语文老师自然更是关注、议论。
全体语文教师在第一时间做出学科专业分析和点评,以飨读者。
(一)试卷的基本结构
(二)各板块分析
1
基础题板块,内容全面,功夫在平时的积累。
“古诗文默写”覆盖面大,不偏不难,但猜题押题不易,需要学生有较为全面的积累。
“根据拼音写词语”题双音节词和成语各两个,难度和梯度合理,有区分度。词语和病句题材料内容涉及面广,值得肯定。仿写题句式简单,考查语言的凝练表达,基本上人人有话写,但要注意写出内在逻辑关系,要求形神兼备。
2
文言文板块,要注意课内积累、归纳整理和课外能力迁移。
今年课内部分选材超出多数初三老师考前的押题范围,考九年级上册的《出师表》,该文2011年考过,此次再出,可谓出其不意。题型中规中矩,考点设置科学合理,第8题选择题考到学生的分析能力,有一定的区分度。
课外部分选材仍是名人小传,题型规范,考点设置课内课外贯通自然、勾连合理,断句题稍难,其它两道,考生得分不难。
3
现代文阅读板块分为实用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。
考查侧重对文本内容词句的理解分析,淡化文体特点的考查。
实用类文体阅读今年仍然考议论文,其实,考什么文体已经不重要,重要的是对文本的把握。材料内容具有教育意义,充满正能量。
试题命制上,12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,13题考查对重点词语概念的理解,是一种相对简单的逻辑思维考查题,很适合初学议论文的初中孩子,也体现出了初中和高中语文教学接轨的意向。14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涵的迁移与转化,既要准确理解文章的观点又要吸收文章的正能量,同时还需要以合理的语言形式来表达,难度适中。
文学类作品阅读的选材依然是小说。考点设置依次为内容的理解把握、文段的作用、词语的赏析、关键段落含义的理解分析。
从考点的设置来看,没有再出情节梳理题和写作手法题,而是重在考查学生对语言表达的感悟力。出题意图分明,体现了方向的变化。考点的轮换和题型的变化对初中语文教学具有引领作用,对文章的涵咏和赏析应成为今后学习语文的重点
4
作文题很好写,重在考查考生对生活的细致观察、发现和领悟。
今年的作文题命题比较简单,没有新意,笔者在其它地区的中考考卷中曾见过类似的题目。但它还是能大大考出学生对生活的发现和理解的。
首先,在形式上依旧是半命题作文。这种形式的好处是学生有更广阔的选材空间,给提前准备作文材料的考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。
今年广东省中考作文仍是半命题作文,套路固定,以“导语+题目”的形式出现。“原来,______________ ”,该题关注学生的成长体验,引领考生去发现生活,理解生活。要写好这次中考作文,关键在于仔细审题,要注意准确理解“原来”的意思。
在字典里,“原来”的意思是多元的:结果是;证明是; 过去,一向; 在最初的时候;表示发现真实情形;原本,未改动过的。到底是哪层意思呢?导语有提示和限制,“原来,意思是发现从前不知道的情况”,这样,考生若能认真细读导语,就会减少偏题、离题情况的发生。在准确审题的基础上,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素材积累去补写题目。
这次中考作文启示广大准初三学子,平时要多注意观察生活,积累个性化素材,深化对生活的认识,另外,还要培养细致读文、精准理解的习惯。
5
名著阅读板块引导学生熟悉名著,选材大胆
名著阅读板块引导学生熟悉名著,选材大胆,遵循以往国内外名著轮流考查的惯例,去年考国内名著,今年考国外名著,是意料之中。
但这次考的《假如给我三天光明》却是外国名著中的冷门,在猜题和反猜题的斗争中命题人可谓出其不意。
从题目命制的情况来看,第一题考查学生对名著中其它片段情节内容的识记。
第2题理解句子,可从选文分析中得到答案。
第3题考人物的性格,要举例分析。都是初三学生比较熟悉的知识点。
这三道题虽然是现代文阅读题,但与熟悉原著关系比较大。考得不冷僻,只要学生有复习这本名著,得高分还是不难的。
因此,建议广大学子朋友,平日多读名著,切勿只死记硬背名著知识。
总之,今年试卷的考点设置和题型设计稳中有变,重在基础,考出能力。 谨向命题人致敬!